关于信达 | 网站地图 | 相关链接 | 信访举报 | 版权声明 | 本网站支持 IPv6
版权所有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 ICP许可证号:京ICP备05020480号-1
邮箱:info@cinda.com.cn 电话:86-10-63080000 传真:86-10-83329210
根据监管部门相关工作要求,中国信达作为金融机构义务主体,严格按照中央、银保监会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决策部署,不断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有效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
全国扫黑办于2019年4月9日向社会公开发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印发的四个关于办理扫黑除恶案件的意见,对“恶势力”“套路贷”“黑财产”“软暴力”这些源自民间、来自网络的名词,给了“官方指定”解释,成为法律术语。
“恶势力”。是指经常纠集在一起,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内多次实施违法犯罪活动,为非作恶,欺压百姓,扰乱经济、社会生活秩序,造成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但尚未形成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违法犯罪组织。
“套路贷”。是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假借民间借贷之名,诱使或迫使被害人签订“借贷”或变相“借贷”“抵押”“担保”等相关协议,通过虚增借贷金额、恶意制造违约、肆意认定违约、毁匿还款证据等方式形成虚假债权债务,并借助诉讼、仲裁、公证或者采用暴力、威胁以及其他手段非法占有被害人财物的相关违法犯罪活动的概括性称谓。
“软暴力”。是指行为人为谋取不法利益或形成非法影响,对他人或者在有关场所进行滋扰、纠缠、哄闹、聚众造势等,足以使他人产生恐惧、恐慌进而形成心理强制,或者足以影响、限制人身自由、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影响正常生活、工作、生产、经营的违法犯罪手段。
处理“黑财产”。司法机关在查明黑恶势力组织违法犯罪事实并对黑恶势力成员依法定罪量刑的同时,要全面调查黑恶势力组织及其成员的财产状况,依法对涉案财产采取查询、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并根据查明的情况,依法作出处理。处理既包括对犯罪分子犯罪所得等的追缴、没收,也包括对被害人合法财产的依法返还。
深意一把百姓利益维护到底
把恶势力的认定和惩处严格用法律界定,把“为非作恶、欺压百姓”作为判断恶势力的主要标准,目的就是为了精准打击,用铁的规则筑起维护群众安全感的堤坝。用法律文件严肃权威地回应百姓关切,把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放在扫黑除恶的突出位置,把群众的利益维护到底,这是紧握的铁拳中,透出的炙热温度。
深意二把不枉不纵贯彻到底
根据中央部署,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期三年,目前已经进入了第二个年头。在这个承上启下的时期里,出台这四个重磅法律文件,是现实的迫切需要。依法审判涉黑涉恶案件成为当前专项斗争极为重要的工作。在具体司法实践中,一线办案人员反映,在恶势力和“软暴力”违法犯罪认定,依法打击“套路贷”、处置黑恶势力犯罪涉案财产等方面还亟待进一步明确、细化。
深意三将扫黑除恶进行到底
从掀起扫黑除恶的热潮,到专项斗争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从大批涉黑涉恶犯罪分子落网,到中央督导组进驻各省即将形成督导全覆盖,扫黑除恶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不断向着纵深发展。俗话说,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但政法机关并不满足于此。“法网”在制度建设中被织得越来越密,不仅网起称霸一方的“大鱼”,也让百姓身边的“小恶”能被一网打尽。这张细密的法网,撑起的是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公平正义。如今四个意见集中公布,说明扫黑除恶已经发展到了法律制度的建设层面。对相关制度和法律规范的进一步完善,也体现出专项斗争对法治建设起到的推动作用。
关于信达 | 网站地图 | 相关链接 | 信访举报 | 版权声明 | 本网站支持 IPv6
版权所有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 ICP许可证号:京ICP备05020480号-1
邮箱:info@cinda.com.cn 电话:86-10-63080000 传真:86-10-83329210